在距離蒲甘大約50公里之處,有一座波巴山(Mount Popa),相傳山上住了37位被稱為“納特”的精靈,虔誠的信徒門歷經千辛的在地勢險峻的波巴山上建了座寺廟,現在成了緬甸人熱門的朝聖地點 。
波巴山是緬甸中部一座死火山,海拔1518公尺,特別之處是岩壁陡峭的圓形石山像是突然拔地而起,在一片平原上景色非常醒目。波巴山取名自巴利語/梵語中的puppa,意為“花朵”,所以又被稱為百花之山。花我倒是沒看見,頑皮的猴子倒是見了許多,我覺得這座山更像是老孫盤據的花果山。
這趟旅程之前就曾經在網上看過這座山的照片,終於來到蒲甘,當然要親眼看看,在蒲甘的第三天,我請旅社的工作人員幫我定了shared taxi前往波巴山一遊(10000kyat,馬幣25)。
出發之前享用旅社提供的早餐,我喜歡每餐他們都會附上水果。
共乘德士的司機準時在9點到達旅社接我,同行的還有3位日本人和一位緬甸導遊和她的孩子,我很享受這樣的公路旅程,開往比較郊區的地方,能看見比較真實的緬甸人生活。
司機還很用心的在旅途中播放了英文的講解,稍微介紹了波巴山的神話故事,好像有一個公主,一個採花商人和兩個孩子的故事,沒聽得非常清楚。
行駛了一會兒,我們到達第一站,棕櫚樹園,棕櫚產品也是這一帶的特產。我上車之前其實不知道有這一站,還蠻驚喜。
然後不到一分鐘的時間,採收好了棕櫚汁,又迅風式的爬了下來。
棕櫚樹上架好了樓梯,但感覺也不太容易爬。
他向我展示棕櫚的花汁,哇,那麼一下子就收集了那麼多啊。根據網上的資料,棕櫚樹的花汁來自雄花,一天能夠採收兩次,一次在早晨,一次在傍晚。長達半年的開花期內,一棵棕櫚樹能產糖約150公斤。
導遊向我們介紹這種特別的棕櫚樹,她說了一個學名,但我不記得。
看完爬樹,我們走進了棚內看他們如何煮糖,大大的鍋子一邊煮一邊攪拌。
棕櫚汁不只可以熬制成糖块(Palm Sugar),也可以用来酿酒、制醋,在緬甸、柬埔寨、寮國一帶是很普遍的農產品。
烹煮中的糖漿散發除一種獨特的淡淡的的清香。
他們使用天然的燃料在烹煮糖漿。
除了製糖,那裏還有釀酒,這就是讓汁液發酵的大缸。
根據網上的資料,要製作棕櫚酒,需要把棕櫚汁煮沸再晾乾成粗糖 — 一種發紅的塊狀棕櫚糖。這種粗糖還可以配上椰子碎,當零食吃。之後,再把粗糖放進裝滿水的瓷罐,罐底鋪上發酵過的黏米。粗糖會激活黏米中的酵母,開啟發酵的過程。
兩天后,瓷罐裡的東西都倒入陶土罐中,下面放上炭火爐,然後就可以開始蒸餾的過程了。
罐子上面會有一個金屬管,裡面裝有冰水,罐子裡面會有一個鏟子用來收集發酵後的粗糖與米凝結成的水珠,它們會從鍋中一滴滴流下。這些水珠最後會全部從傾斜的管子中流到一個玻璃瓶中,流滿一瓶需要一個半小時。
導遊讓我們嘗試了一小杯棕櫚酒,當地稱為托迪酒(htan ye),原本是一種農民在喝的飲料,味道有點像Gin,帶有少許的堅果味,甜甜的,少許澀。
喝了托迪酒,導遊又讓我們試喝棕櫚花汁,甜甜的,帶點花蜜香,天然的滋味。
喝酒當然也要又下酒菜,導遊説這是Tea Leave Salad,有辣與不辣的茶葉、芝麻、花生、蠶豆、炸鷹嘴豆等等,我用勺子拿了混在小碟子吃了一點,芝麻很香很好吃。
吃了高高的棕櫚樹,那裏還有其他好玩的的東西。
這樹上掛著一個個的是鳥窩,據說鳥兒會在裡面產蛋,當地人從山中把這些鳥窩移到了這裏。
這就是棕櫚花,左邊一朵朵的是雌花,右邊一整條像蛇皮的是熊花。
我第一次看芝麻樹。
採收芝麻看起來也是件很麻煩的事。
還發現了了一個抹傳統花生壓榨工具,這是靠牛在操作的,把花生磨碎,炒香之後,放在磨斗上方,讓牛拉著轉,然後花生油就會從下方那個出口流出來。
這是花生碎渣,導遊解釋説壓榨完油的花生渣將會是牛的食物,他們自己有時也會用來做甜品或配菜吃。
之後我們繼續開車前往波巴山。
一路上看見很多菜園、玉米園、花生園,很多帶著竹笠的當地人蹲著在採收農產品。
還一路遇見便車客,很多很多便車客,但是這些便車客都不是為了旅遊。難道這些工人每天都靠搭便車回家嗎?
還有傳統牛車
接近波巴山時,在一輛貨車上發現了一頭舞獅,緬甸人也舞獅厚?
就在這是,司機對著我向窗外一指,一轉頭我看見了波巴山。
雖然這個角度和之前網上看到的照片角度不同,看起來沒那麼高,但也挺攝人的。
山的入口前很多小攤子,賣這整段的黃香楝木,和一罐罐不知名的東西。
入口前一間小廟,呃... 設計模式怎麼和緬甸其他廟宇不同?有點印度或泰國風情的味道。
原來波巴山不是佛廟,而是供奉當地的“納特”,聽導遊的解釋,有點類似我們的關帝公、拿督公或仙四師爺,“納特”就是一些據說有特異功能的能人異士,逝世後就變成仙靈,住在波巴山上。
而這些神靈朝拜的方式也很特別,直接就把前塞滿在神像身上,用以求一些事,例如生意興隆、生孩子、健康或姻緣等。導遊説這其實違反了佛教的教義,佛教中是不能“求”事的,但凡人嘛,怎能無願?
登上波巴山的入口,需穿整齊與把光腳。
登上波巴山,需要光腳爬上777級的階梯,我是沒有去計算階梯的數量啦,但要是真的準準777級階梯,那當年建築樓梯的工程師算數還挺神的。
777級階梯是多高?大於35層樓的高度,吉隆坡的黑風洞那條階梯是272級,這是三倍。
入口有鞋櫃,樂捐方式付款。
和吉隆坡的黑風洞一樣,長長的階梯上住了許多老孫,大大小小肥肥瘦瘦的孫悟空。
登上波巴山最難的不是它的高度,而是這些猴子大軍,他們會搶你的食物,把吃過的果皮或花生殼到處丟,還 會 到 處 撒 尿。
雖然樓梯上處處都有人拿著拖把在不停打掃,但還是斗不過這些頑皮猴子的速度,混亂的程度有如闖進花果山。
雖然説猴子很讓人頭痛,但也能說是這裏但一個特色,那裏有小販賣著喂猴子的食物,一支支的卷在紙中,不知是什麼,猴子們一腳拿幾隻吃得很開心。
看吧,爬一層階梯要繞過三、四只猴子,就像玩電子遊戲那樣。
可愛猴寶寶
幸好大部分的猴子只是佔據在下層的樓梯,爬高一點猴子也比較少。
看見很多緬甸人偕老帶幼的爬上波巴山,據說每年的十月還有大型的慶典,緬甸各地的人都會前來,通宵慶祝,小小的山頭會擠德車水馬龍。
怎麼越聽越像我們的黑風洞啊?
樓梯上記載著一些波巴山的神話故事,就是之前說的公主與採花商人的愛情故事,在這裡誕生了兩位王子。
對了,當地還傳說要是穿黑色或紅色的衣服登山波巴山,將會有厄運降臨,為了表示尊敬我還特地換上了藍色的衣服。
登上山頂往下看;現在的波巴山階梯都有蓋屋頂,爬上困難度不高,據說在之前沒有樓梯時,信徒都是靠攀岩的方式爬上去,上面的廟宇也是靠這樣的方式建好,非常不簡單。
終於登上山頂
打下卡
山上每尊神像上都塞著卷成甜筒狀的錢,有的還會特地弄成“神抱錢”的模樣,非常可愛。
很印象派的作品,無臉的佛圍著一棵光溜溜的金石。
只要捐少數的款項,就能把名字記在山上的廟中,捐數目大一點,還可以有獨立的名牌,真是個實際的宗教場所啊。
山上的廟其實不會非常特別,但看當地人如何拜神卻繞是有趣。
看,這個神拿到的錢多到可以做成衣服穿在身上,鋪滿他的大床,他還有很多雙超大的紅色拖鞋,不知有什麼意義。
從波巴山上看下去剛才的小鎮。
網上資料説,波巴山是在一次地震時突然出現,高高的從平原中凸起,讓當地人覺得是個神蹟,他們相信山上是眾神居住的地方。
下山,陡峭的階梯,當地人卻能背著重重的貨物如履平地。
下到半山時,有位緬甸人拍了拍我,讓我看旁邊的一個大金石...
好多人圍觀的一個大金石,裡面是什麼呢?
啊,原來是信徒供奉錢的地方,想來應該是傳說中的聚寶盆之類的吧?
不過我好奇,錢在裡面,工作人員,怎麼拿出來啊?
下山遇見一只在沈思的猴子,他眼睛好大。
這是肚子也餓了,看看有什麼東西吃。我覺得那個青色的笑臉棒棒有的可怕。
跟這位婦女點了簡單的木瓜面,1000Kyat。
木瓜面有面和木瓜絲,酸酸甜甜辣辣,簡單的味道。
吃麵的時候,遇見可愛的雙胞胎在買棒棒。
下到山腳,導遊又帶我們去了旁邊一個供奉納特的小廟,來看看緬甸人拜什麼神。
導遊向我介紹每一尊神像,拜個個都有不同的“用途”,有的是海神,有的保家宅平安,有的求姻緣或孩子,有的助人生意興隆...... 看得我眼花撩亂。
我記得這個抱著大魚的是海神
這個騎雞的好像是保平安
紅紅的是姻緣紅娘
騎馬的是助你發財,聽導遊説他之前是一個很有錢很有錢的人,在緬甸有錢也可能做神....
這個神把老虎當小狗在養的感覺。
波巴山一遊,讓我看見了緬甸信徒的另一面.....
在波巴山我第一次嘗試了特納卡(Thanaka)。
這種淡黃色的粉末是取自這裡一種熱帶野生樹-黃香楝樹,黄香楝树和檀香树、樟木树一样,色泽鲜亮,還帶有淡淡的清香。用黄香楝树干研磨的粉末有清凉、化淤、消炎、止疼、止痒、医治疔疮、防止蚊虫叮咬等作用,在緬甸是最便宜的美容霜,據說除了能防曬消暑,還有讓皮膚平滑細膩、抗衰防皺的效用。
這裡的人家家都有一個像碗那麼大的石磨,天天用來製作特納卡,方法是把晾乾的黃香楝樹幹在滴點水上的石墨磨啊磨,磨出來漿汁後就用小刷子或手指塗在臉上。 在緬甸,塗特納卡就像刷牙那樣平常,他們把塗特納卡當作是一種“愛的表現”,媽媽會用心地為孩子在臉上以特納卡繪出可愛的圖案,上學時臉上沒塗特納卡的孩子還會被戲笑有個懶媽媽,男女之間也有一些與特納卡有關的愛情相關語,非常有趣。
旅社員工向我分享說,原來塗特納卡還有學問,未婚的女孩喜欢将特纳卡涂满前额和鼻梁,结过婚的妇女则只涂脸的上半部,寡妇涂脸的一半,老年妇女则随心所欲,可涂可不涂。
特納卡全天然,無污染又環保,還有實際的功效,根據資料緬甸人患皮膚癌的機率還真的比較低,我在Mount Popa 買了一塊特納卡,攤位老闆很有心的現場教我如何使用,幫我塗抹在臉上,塗時我聞到淡淡的清香,神奇的是塗好後冰冰涼涼的,之前的悶熱感一掃而空,非常舒服,果然是消暑聖品,我喜歡。
從波巴山回到蒲甘後,我又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覺。
接近5點的時候,租用了電動摩托,想要再試試昨天因為大雨沒做到的事 - 看蒲甘日落,但是天不從我願,一轉進同一條小路,雷又轟隆轟隆響,雨又滴滴的下,看來我和蒲甘日落沒緣分啊。
這次有了昨天的經驗,也沒那麼慌了,就把機車騎回靠近中心的地方,選了這家餐廳吃晚餐,順便等雨停。
Khang Shwe Wah,氣氛很好的一家素食餐廳。
店內掛著一些名人的畫像,恕我寡聞,只認得奧巴馬和昂山素季。
我的晚餐 - 咖喱黃梨 + 姜茶(淋了雨喝姜驅寒)。這餐吃了我3000kyat(馬幣9元)
真材實料的姜茶,很辣。
咖喱黃梨的滋味.... 有點像沒有咕咾肉的咕咾肉,甜甜的,但是這樣吃還挺特別。
吃完飯後店家還貼心的送上了甜品,馬幣9塊在旅遊區算非常棒的價格啊。
吃飽後,我又再次在黑暗的小雨中騎著機車會旅社,有了昨天的經歷,今天比較沒那麼慌,但是那種四周圍全黑,只有我的機車車燈照的地方是亮的,那個感覺讓我印象深刻。
旅途,或許就是為了不斷的突破恐懼?
No comments 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