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六跟着走街的团去了乌雪一游,由两个在地导游德铭大哥和荣盛大哥全程盛情招待,让我体验到了乌雪的独特人情味。
到了乌雪后,第一站我们去了峇冬加里新村(Batang Kali),参观了瑞麟饼家的手工麻蓼(Mua Lao)制作。所谓的麻蓼与蓼花,不是什么双簧相声演员的名字,据说它们是一种福建人嫁娶必备的传统礼饼。不同地方的福建人把它们称做不同的名字,除了麻蓼与蓼花,还叫麻筒、麻芝、麻桑、麻粩或米粩等,单从名字看,就知这礼饼和芝麻一定有关系。
这麻蓼的制作过程非常的复杂,由准备原料起到制作完毕最少需要七天的时间,工序多到我听得头都爆,最难得得是这家瑞麟饼家仍然坚持着传统手作的方式,甚至还在用材火蒸糯米,不厌其烦的做着于我像是艺术的礼饼。
随行有位先生说,福建人会把这制作复杂的麻蓼作为喜饼,意味着他们的女儿从小到大养得也非常不简单,里面包含着父母层层的祝福。我不懂这理由是不是有根据,但看着一根根的漂亮的麻蓼,的确会被感动。
这篇写得很长,因为制作麻蓼的工序实在很复杂。
乘坐巴士到Batang Kali后在步行大约5分钟就到了这家瑞麟饼家的家庭式“工厂”,在外就看到一托托的食材正在排排晒太阳,有紫灰色一条条的,还有蒸熟的糯米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熟悉的味道,去之前我其实不知道什么是麻蓼,也想象不到这些材料能变成什么。
这紫灰色一条条的东西,手感像是口香糖,中心部分颜色较深,外皮则是灰白色的,这就是
麻蓼的“芯”(蓼胚),猜猜看这东西成品后会变成怎样?
就在这个时候导游先生拿出了完成品,左手拿的是麻蓼,右手是蓼花,这四根粗大的礼饼都是由我手上的那小片蓼胚油炸膨胀而成的,哇,太神奇,金条能这样炸就好了。
这糯米首先要蒸熟后,在摊平在太阳下晒干。
晒干后的糯米还要炸熟,再均匀的裹在沾了麦芽糖炸好的“芯”外,做成蓼花。听好,这只是外面那层皮。
这家瑞麟饼家其实大有名气,各大报章都曾来采访,林金城先生和阿贤都曾经来过。我们去的那天,有个友族电视节目也同时来拍摄,老板真是忙得可以,但还是抽空为我们解释麻蓼与蓼花的制作过程。
这就是老板娘啦,据说她和先生辞去在新加坡的工作,回来Batang Kali继承父业,是瑞麟饼家的第三代传人。
环顾一下这“工厂”,水泥墙和大铁锅,有种霎那时光倒流的错觉。
藤篮的夹缝中有着一颗颗的糯米碎,应该是在蒸的过程中用来盛装糯米。我家以前也有这种藤篮,真的好久都没看到过了。
是的,这是柴火,你没看错。老板仍然用着柴火在蒸熟糯米,我们问她说为什么不改用煤气,她说她有尝试过,但蒸出的糯米味道根本不一样,所以还是用祖父传下来的老方法。
我明白她说的,我老家也用柴火蒸年糕蒸了好多年,也明白劈柴搬柴生火倒灰的麻烦。
来看看制作过程,当然短短一个小时内是不可能看到整个麻蓼的制作,但幸运的我看到了麻蓼“芯”的部分制作。
首先要把浸泡隔夜的糯米磨成浆,瑞麟老板解释说他们选择用真糯米慢慢磨而不用糯米粉调浆,因为她不知外面卖的糯米粉里是否添加了什么。
磨好的米浆要脱水,再与蒸熟磨成泥的芋头掺一起,加入水慢慢煮,边煮边拌直到煮成上面那锅浓浓的芋头糯米浆。走进一聞,哇,我喜欢的芋头香味好浓,米浆的灰紫色该都来自天然的芋头色。
煮好的米浆待凉后,两位大汉就开始工作啦!一位拿着锅铲不断搅拌,另一位以水沾手后就一团一团的把半凝固的芋头米浆“搬”上台;两位大兄合作无间,轮流搬与拌,我留意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好像都是华人......
大汉把“搬上台”的米浆整齐的铺在撒了薯粉的桌面上,一片一片的慢慢铺.....
当一大锅米浆都搬完后,桌子也刚刚好整张铺满,计算刚刚好。
在铺好的米浆上又整齐的撒上一层过筛的薯粉(这就是为什么外面晒着的芯外皮都是灰白色的)。
铺好的米浆里可见芋头的小颗粒,撒上的薯粉洁白如雪,空气中弥漫的芋头香气是真财实料的依据,员工的娴熟身手也不是偶尔做戏能练出来的。
以为撒上粉就做完了吗?你想得太美了。接着还要把米浆切片、压扁,再把粉扫均匀......
然后又为米浆片搬家....
搬到透风的网架上,再稍微为片片”整型“。接着把米浆搬到户外晒太阳,要晒个3-4天,稍微干后再剪成小条状,再继续晒。老板解释说晒多少天要看太阳公公多给脸。要是雨季没太阳时,他们会在室内生火开大风扇把米浆“烘“干。
有人问为什么不使用大烘炉把米浆烤干,又快又方便,老板解释说他们也尝试过了,但偷撇步制作的蓼芯就是炸不发(膨胀),一定要在通风环境下慢慢晒干的蓼芯才能炸成需要的样子。(我心想:还真是脾气古怪的蓼芯啊!)
终于晒干透后剪小片的蓼芯,还要经历油炸、裹糖漿及沾料的步驟,才能做出美美的麻蓼。首先将蓼芯放入低温油锅慢火油炸,稍待膨胀后立刻捞起进另一锅高温油让它迅速膨胀至两三倍大,即可捞起沥干油,再把炸好金黄色的蓼芯倒进一锅麦芽糖和白糖煮成呃糖浆里,为蓼芯均匀得裹上糖衣,最后取出滚黏上炒香的芝麻,就成了麻蓼;若沾上的是炸糯米,就是蓼花。
这台就是用来炒芝麻的大锅,老板娘稍微“埋怨”了炒芝麻这道工序,别看有机器帮助,还是要靠人手一勺一勺的拌炒,芝麻要炒够才会香,拌的不够又会焦,焦了就要整锅倒,马虎不得。
(Astro节目介绍瑞麟饼家)
(我写得都晕了,养女儿好难,还好我波比是公的 T.T。)
试吃时间!一大袋的蓼花一打开就聞倒很香油炸糯米的味道。
不得不提的是照片中这位老板娘,根据报章的报道,她以前在新加坡工作时可是舞蹈老师....为了传承这份文化,她跟着丈夫回到了乌雪。
撕开后的蓼花,里面的“芯”炸成了棉花般质地酥松的状态,拔开时外层裹着的麦芽糖拔丝,一口咬下去先是炸糯米的脆香,再试麦芽糖的甜粘,最后是蓼芯的酥。
麻蓼则有好香好香的芝麻香气,看上面密密麻麻铺满的芝麻,就知道老板下芝麻没在手软的。除了白芝麻,他们家现在还有黑芝麻的麻蓼。
找到我吗? :P
大箱大箱的麦芽糖。
老板解释说因为是油炸食品,而且他们没加入任何化学防腐剂,所以做好的麻蓼与蓼花都不建议置放超过4天,通常他们都是客户下订单到时间才开始制作的。
我妈是福建人,从前我就觉得福建人都是不拘小节的粗汉子,福建话听起来有点大剌剌,福建肉骨茶是大大锅肉大大块,想不到在嫁女儿这件事上,福建爸爸做得那么细,细得那么极致,让我实在忍不住微笑。
最后再放张两口大锅和太阳斜下的照片,没代表什么,纯粹感触。有多少的古早味在这个时代里还得以保留?有多少人愿意真的自己动手去做?又有多少人会欣赏?
在这个一滴香精成一杯果汁的时代,你愿意传承这一份文化吗?
Swee Len Food Industries (瑞麟饼家)面子书
更多详情请Like 乌雪旅游休闲站
有兴趣游乌雪者,可联络白荣盛先生 019-3808871
乌雪之旅其他行程:-
有机帝王番石榴园-只请不卖的味道
叻思客家茶粿 & “酷大婶“ 炸虾饼
“一巴掌”旺记 -只卖5五道菜的餐厅
蝴蝶兰的世界-这些花真的都是真的
好辛苦之亲手做福建大碌面
5776火锅卤面-Ulu Yam的卤面果然美味
No comments 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