彬烏倫(Pyin Oo Lwin)又有個別名為眉繆(Maymyo),它是緬甸撣邦高原上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城,緬甸英殖民時期先是軍事哨站在此被成立,後來因為其涼涼舒服的氣候而被英軍發展成了一個山區避暑小鎮,和馬來西亞的福隆港一樣。
在彬烏倫有許多英緬混血人群,除了英軍在此休閒時留下的後代,還有日本佔領時期把緬甸中其他的英國後裔們都驅趕到這裏。除了帥帥的英緬混血兒,這裏也有不少的緬甸印度人與華人,富有的他們買下了英國人留下的洋房與別墅,遷居到這裏。
總和來說,彬烏倫比較不太像“緬甸”,除了氣候,這裏的消費水平也偏高,在這裏看見許多緬甸的有錢人...,我比較好奇為什麼許多地方的移民都比原生居民來的富有,“原住民”好像在很多的國家都屬弱勢群體,難道人經歷了遷移都會變得更努力嗎?
鎮中心的英式燈塔 |
這裏還有許多政府英語中學,如聖瑪麗學校、聖麥可學校、聖艾伯特學校和聖若瑟修道院等學校,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緬甸的有錢人都想遷居這裏。
彬烏倫大概也是緬甸少數沒有鍍金佛塔的地方。
我在彬烏倫的旅社就是由一個當地的印度家庭經營,他們一家都説得一口超流利的英語。
彬烏倫 Krishnan 印度餐廳 |
我的早午餐去了旅社小老闆推薦的印度餐廳,和馬來西亞大部分的南部印度人不同,在彬烏倫的印度人來自印度北部,説的是Hindi而不是Tamil。
我叫了羊肉咖喱和Chapati,店家還附上了三種配菜 - 咖喱蔬菜、湯和煮包菜花,這一頓飯滋味真的很棒,所有食物都很和我胃口,吃得我好開心,把我昔卜徒步的疲累都一掃而空。
還有這杯Masala Tea,是我喝過最好喝的一杯,以前在馬來西亞喝過覺得味道怪怪,這裡卻調得剛剛好,加了印度香料的奶茶喝了讓身體發熱,在涼涼的小鎮非常舒服。
很棒的一餐,但彬烏倫東西還真的比較貴,這一餐吃了我6000kyat(馬幣17筷),是我整趟緬甸旅程消費最高的一餐。
在彬烏倫隨街都能看見這樣的馬車,我留意了一下,不止是遊客,有些本地人也會乘搭。
吃飽之後,我騎著從旅社借來的腳踏車,前往彬烏倫的植物園,聽說那裏有美美的花和漂亮的風景,打算去那裏悠哉悠哉嘆一整天。
沒想到天不作美,騎到半途竟然下起了大雨,幸好我在毛毛雨的時候就停下來躲到一個亭子中,這趟旅程還真好運,好像還沒淋過大雨,在蒲甘也是一樣,才躲進店內就馬上就下起傾盆大雨。
等了差不多40分鐘,雨停後我繼續前往植物園,這個英式植物園全名為National Kandawgyi Gardens,據說為殖民時期一位思鄉心切的英軍少校,在1917年仿照倫敦著名的Kew Garden建照,佔地176英畝,有幾百種植物,尤其有美麗的花。
這個植物可不簡單,門票要我五大美金(馬幣20元)。
植物園內有幾個花圃區,種滿五顏六色的花朵,中央有2個大湖,還有一座可以登高看全景的高塔。
這實在不像緬甸...
這個門票挺貴的植物園大部分的遊客不是外國人,我看見的好像是緬甸人居多,但這裏遇見的當地人都看起來“有點料”,穿的是好看的名牌,拿的是DSLR或Iphone,或者提這一把吉他在湖邊自彈自唱,躺在野餐布上吃著三文治,加上這篇優美的風景,讓我頓時有種去到歐洲的錯覺。
植物園中還養了很多天鵝,這些天鵝老兄脾氣不太好,一走靠近他們就兇我...
除了天鵝,植物園裡還有狗,看起來像是流浪狗,悠閒的躺在木橋上,也沒人驅趕他們。
離開主要園區,走到植物園東部。
在一片草原中發現很多一堆堆的不知名物體,有幾百堆那麼多。
看起來像某種昆蟲的窩,有誰知道這是什麼?
植物園內的瞭望塔
爬到塔的頂端風景很不錯,綠綠的樹包圍著我,遠處的湖呈現碧綠色,可惜天氣不太好,拍不到美麗的照片。
這應該就是彬烏倫鎮吧?
從塔走回園區時,又遇見他們的掃地大軍,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喜歡看緬甸人掃地,帶著竹笠圍著筒裙的的他們看起來就是有一種特比的風情。
植物園中還有一個小小的飛禽公園,環境不太好,讓我有點難過;被籠子關著無法飛的鳥,還是鳥嗎?
犀鳥正面的樣子還真有趣
植物園中我最喜歡的園區應該就是這個“竹子園區”,裡面種著二十幾種不同品種的竹子,聽我的昔卜嚮導説,全緬甸境內有90種竹子品種。
有一種功夫熊貓會跑出來的感覺
還有一個挺特別的展覽館,叫“木化石”園區,網上資料説是一種經歷很長時間,變成化石的木材。
這些看起來像木材的東東,都是石頭,那木紋簡直跟木材一模一樣,質感卻是岩石。
除了木化石,也有動物化石博物館,我只對這根超級大的象牙有興趣,這頭大象該有多大啊?
在植物園悠閒地待到傍晚後,我騎著腳踏車回旅社,那天有點累,晚餐沒吃就睡覺了。
No comments :
Post a Comment